在SMT行業摸爬滾打 23 年的上海大佳田,最近有了一個重要的“新標簽”—— 通過盤古信息V6中小企業標準化套件,實現了從人力驅動到數據驅動的轉型。
“選擇 MES 供應商,就像待嫁少女選對象,不知道未來會怎樣,每天都在糾結。” 薛總的比喻生動又真實,道出了無數中小企業數字化選型的困境。近日,盤古信息 CTO 劉鵬與薛總深度對話,揭秘這家傳統制造企業如何通過精準選型,用標準化套件打開數字化大門,為中小企業提供可復制的參考樣本。
從奮斗基因到數字轉型:大佳田的兩代接力
“大佳田”這個名字,藏著老一輩創業者的初心。薛總解釋名字來源于“奮“的繁體字,從上到下是大、佳、田,外公作為教育家,希望我們自強不息、奮斗不止。”23 年前,薛總的父母從零開始,在SMT行業站穩腳跟 —— 這是創一代的“敢闖敢拼”。
而留美 12 年、主修計算機科學的薛總,2024 年回國接手的第一項重任,就是為企業選擇 MES系統。”父母那代靠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拼搏精神打下江山,現在企業面臨更嚴峻的競爭,必須靠數字化降本增效。”薛總的回國,帶著明確的使命:用技術為傳統制造注入新活力。
這種 “創一代打基礎、創二代促轉型”的接力,正是許多中小企業數字化的縮影:老一輩積累的行業經驗是財富,但也可能藏著冗余流程;新一代的技術視野,則是打破慣性、推動變革的關鍵。
選型如“選伴侶”:中小企業該盯緊什么?
“市場上 MES 供應商從 20 萬到 100 多萬報價都有,宣傳聽起來都差不多,選不對可能上不去、下不來,太冒險了。”薛總坦言,剛回國時,選型讓他“每天做夢都在糾結”。
最終讓他下定決心選擇盤古信息的V6系統,是三個核心考量:
1. 標準化背后的“行業經驗沉淀”
薛總發現,中小企業的獨特需求中,既有機密的核心競爭力,也有因習慣保留的低效流程。而盤古信息V6系統基于 500 家電子制造企業的經驗,提煉出標準化的管理規范,既能保留企業優勢,又能“強制優化”冗余流程。相當于站在巨人肩膀上,不用自己摸索試錯。
2. 交付能力比“功能宣傳”更重要
“對中小企業來說,項目爛尾的代價太大了。”薛總調研后發現,盤古信息在SMT領域的口碑和規模,意味著交付有保障。事實也證明,雙方團隊僅用5個月就完成從啟動到驗收,遠超行業平均周期。
3. 性價比與“長期適配性”
盤古信息V6系統的標準化套件不僅降低了初期投入,更重要的是支持二次開發 —— 中小企業可以培養自己的IT人員做調整,避免未來頻繁依賴供應商的高成本。“這才是適合中小企業的可持續數字化。”
從“信息孤島”到“數據驅動”:V6 帶來的真實改變
上線盤古信息V6系統后,大佳田的變化肉眼可見:
l 數據打通了:過去貼片機、AOI、ICT 等設備數據孤立,質量追溯斷層,現在系統自動記錄、實時更新,每一步流程都可查,問題能精準定位;
l 效率提升了:人工記錄數據的耗時和錯誤率大幅降低,部門協同從低效溝通變成數據說話,生產計劃執行更順暢;
l 管理升級了:不僅是技術迭代,更是管理理念的革新 —— 通過系統規范,員工養成了按標準流程操作的習慣,從憑經驗到靠制度,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了。
中小企業數字化,“選對路” 比 “花大錢” 更重要
大佳田的案例,撕開了中小企業數字化的一個真相:不是沒有能力轉型,而是怕 “選錯路”。在成本有限、試錯空間小的現實下,像盤古信息V6系統這樣“基于行業經驗、交付可靠、性價比高”的標準化方案,或許正是破局的關鍵。
從創一代的奮斗奠基到創二代的數字賦能,大佳田的故事證明:中小企業的數字化,不需要追求“高大上”,而要找“對的”—— 能解決真問題、適配自身規模、支撐長期發展的方案。
【訪談精要】
盤古信息劉總:大佳田名字的繁體“奮”字蘊含何種精神?
大佳田薛總:外公是書法家,取“大+田”組成奮字,寓意父輩23年堅守SMT行業的奮斗基因。
盤古信息劉總:創二代如何用科技賦能傳統制造?
大佳田薛總:留學美國12年學習計算機科學,歸國首戰即推進MES改革。用標準化系統切除冗余流程,保留核心工藝競爭力。
盤古信息劉總:為何選擇盤古V6標準化方案?
大佳田薛總:基于500家工廠驗證的行業模組,5個月實現全廠數據貫通。二次開發接口避免未來陷入“定制化付費陷阱”。
盤古信息劉總:數字化帶來哪些實質改變?
大佳田薛總:三大突破:1)人工記錄歸零,實時數據驅動決策;2)打破設備孤島,全流程追溯秒級完成;3)部門協同效率倍增,異常響應提速6倍。
相關推薦
關注我們
抖音號
公眾號
視頻號
歡迎咨詢有關產品、實施及其他方面的問題,我們隨時準備好為您服務。